November 6, 2012
October 20, 2012
October 7, 2012

大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
刚把“王立群读《宋史》第一部--宋太祖”差的两集补齐了,观后感:备感欣慰,百感交集。
毛泽东同志赞过五位帝王,分别是:秦始皇嬴政、汉武帝刘彻、唐太宗李世民、宋太祖赵匡胤、成吉思汗铁木真。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代雄主,是个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人物,然而,建国几十年来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讲述节目均少有人问津,仿佛透明一般。感谢王立群,感谢百家讲坛,感谢CCTV。
先简单介绍一下王立群:河南大学教授,中国《史记》研究会顾问、中国《文选》学会副会长;王立群教授对于中国秦汉史的研究超乎于常人,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治史人;然而,王教授对《宋史》的一些解读相对来说稍显逊色。
October 6, 2012
September 20, 2012
September 15, 2012
许久以来,我一直回避着一个话题---现如今的中国。到现在我也不敢畅谈这个话题,就算谈也不敢落到笔头上,就算落到笔头上,也未必敢发出来。
我的初衷是写中国之现状,而非批评体制的优劣,因为优与劣,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态度,有的人希望保持现状,有的人希望有所改变。无可否认的是,我们的生活在进步,质量在提高,兜里的钱比以前多了,但是危机感却增加了,幸福感降低了,并在不同程度上有点神经质了。李承鹏与韩寒的文章大多是批判性的,尤其以李承鹏的文字最为犀利,但能做到他那样的人毕竟在少数,有他那闲工夫的人,可能没那脑子,有那脑子的人可能没文笔,有那文笔的人可能没钱过好日子,有钱的人可能压根就不想改变现状。如此看来,李承鹏是名副其实的“吃饱了撑的”型,但中国的李承鹏还是太少了,他们的作用连监督都谈不上,最多算是呼吁吧,起码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呼声。
我的初衷是写中国之现状,而非批评体制的优劣,因为优与劣,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态度,有的人希望保持现状,有的人希望有所改变。无可否认的是,我们的生活在进步,质量在提高,兜里的钱比以前多了,但是危机感却增加了,幸福感降低了,并在不同程度上有点神经质了。李承鹏与韩寒的文章大多是批判性的,尤其以李承鹏的文字最为犀利,但能做到他那样的人毕竟在少数,有他那闲工夫的人,可能没那脑子,有那脑子的人可能没文笔,有那文笔的人可能没钱过好日子,有钱的人可能压根就不想改变现状。如此看来,李承鹏是名副其实的“吃饱了撑的”型,但中国的李承鹏还是太少了,他们的作用连监督都谈不上,最多算是呼吁吧,起码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呼声。
September 12, 2012
September 7, 2012
寂---本身就意味安静.
初秋的北京,天特别高,傍晚的北京,天格外远。
每天坚持拍一张,总会收获一些,用以满足自己,叠加记忆。
每每抬头望去,指着这,瞄着那,手一按,心里就美滋滋的。
被这些那些个景色滋润着的双眼,传回给我的信息,它满意了。
从来都是在异地才会想起“怀远”这两个字,第一次身在北京,却如此思念着北京。
初秋的北京,天特别高,傍晚的北京,天格外远。
每天坚持拍一张,总会收获一些,用以满足自己,叠加记忆。
每每抬头望去,指着这,瞄着那,手一按,心里就美滋滋的。
被这些那些个景色滋润着的双眼,传回给我的信息,它满意了。
从来都是在异地才会想起“怀远”这两个字,第一次身在北京,却如此思念着北京。
August 27, 2012
August 26, 2012
August 21, 2012
July 21, 2012
June 14, 2012
最近在筹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,期间查阅大量史料,甄辨真伪,寻求历史真相是治史的核心价值,力图复原一个个真实的面孔。
当初本想把Aaron.cn建成一个历史科普类的BLOG,但由于对历史热衷的人甚少,所以放弃了,还是融入到各大历史论坛中更能获得畅游的感觉吧。把分类修改了一番,建立一个人物志的类别,不局限于历史人物,无论是历史长河中,还是现实生活中,都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,以人为单位来写一篇小文,其过程也是一种享受,公布在BLOG上的内容或是随笔,或是简述,不会长赘过多。
当初本想把Aaron.cn建成一个历史科普类的BLOG,但由于对历史热衷的人甚少,所以放弃了,还是融入到各大历史论坛中更能获得畅游的感觉吧。把分类修改了一番,建立一个人物志的类别,不局限于历史人物,无论是历史长河中,还是现实生活中,都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,以人为单位来写一篇小文,其过程也是一种享受,公布在BLOG上的内容或是随笔,或是简述,不会长赘过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