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ch 29, 2013
February 26, 2013
今天,收到一张寻找了N年的CD。
第一次听《The classic》电影里的纯音乐,是在03年,从HK弄来的一支电台派台碟,不是正式发售的CD,曲目不全,大概10个音轨,其中《卡农D大调》就是现在Aaron.cn首页默认播放音乐里的浓情篇:《卡农天意篇》。一位友人比较偏爱这首曲子,问了我好几次这个版本卡农的出处,我就把这张试音碟送给了他。03年底,正式版的电影原声碟已经在韩国发行了,我就找朋友带了一张回来,就是下面这张。
第一次听《The classic》电影里的纯音乐,是在03年,从HK弄来的一支电台派台碟,不是正式发售的CD,曲目不全,大概10个音轨,其中《卡农D大调》就是现在Aaron.cn首页默认播放音乐里的浓情篇:《卡农天意篇》。一位友人比较偏爱这首曲子,问了我好几次这个版本卡农的出处,我就把这张试音碟送给了他。03年底,正式版的电影原声碟已经在韩国发行了,我就找朋友带了一张回来,就是下面这张。
February 26, 2013
January 24, 2013
从这本书发行那天起,亚马逊/当当/京东就一直无货,两个原因,让我太不急于拿到这本书:第一、不是特别急着看,因为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文章都已经读过,没看过的也能猜到个大概齐;第二、因为李承鹏的路子是总会出增订本,他一定是在书发行以后还不停地在修正自己的思路,从而有新的话要说,要补。但又有两个原因让我还是想买:第一、我比较喜欢纸质的书,不拿到手里感觉不对;第二、新星出版社发的这版已经尺度很宽了,也许哪天就被喀嚓禁卖了,真说不准。
关注李承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,上世纪的《足球》是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李大眼以其独特视角对中国足球的各种批判以及“阴暗”预测而鹤立鸡群。李承鹏是个有争议的人物,说大点是立场不同,说小点是角度不同,说白点就是眼珠子不同,他可以看到这个国度这个民族的扭曲与缺失,而更多的人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,他仅是敢说话的极少数人之一。
关注李承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,上世纪的《足球》是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李大眼以其独特视角对中国足球的各种批判以及“阴暗”预测而鹤立鸡群。李承鹏是个有争议的人物,说大点是立场不同,说小点是角度不同,说白点就是眼珠子不同,他可以看到这个国度这个民族的扭曲与缺失,而更多的人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,他仅是敢说话的极少数人之一。
January 19, 2013
路灯的车站,车站的路灯,是因为在北京站的一走一回,让我反复追忆的不是火车,也不是上下来往的人们,而是伫立在每一节车厢出入口的路灯。谈不上什么感动,却有着说不尽的感触,翌日后,我拒绝再去月台送人。
而今,随着北京站的升级装修,这些路灯都被照明效果更好的吊装式探射灯取代了。科技太先进会丢失旧有传统,有时候,落伍的才是真正的文明。
而今,随着北京站的升级装修,这些路灯都被照明效果更好的吊装式探射灯取代了。科技太先进会丢失旧有传统,有时候,落伍的才是真正的文明。
January 12, 2013
January 2, 2013
上一篇似乎没尽兴,接着《十二×365》继续写...
如果说喜欢文字,是因为它可以印证我们过去说过的话,做过的事,那么喜欢摄影,是因为它可以记录眼中曾经出现过的经典。
这个三岔路口,是我经常路过的地方,走累了会坐这歇会儿,跟角楼旁放风筝的老爷子聊聊天,跟夕阳下影友们侃会儿大山,车来车往,看久了,车灯划过的轨迹总会在脑子里回荡,我数次想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,却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更贴切,不如把它拍下来,这是一张超脱正常视觉的照片,观察人和物,我更喜欢看其运行的轨迹。
如果说喜欢文字,是因为它可以印证我们过去说过的话,做过的事,那么喜欢摄影,是因为它可以记录眼中曾经出现过的经典。
这个三岔路口,是我经常路过的地方,走累了会坐这歇会儿,跟角楼旁放风筝的老爷子聊聊天,跟夕阳下影友们侃会儿大山,车来车往,看久了,车灯划过的轨迹总会在脑子里回荡,我数次想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,却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更贴切,不如把它拍下来,这是一张超脱正常视觉的照片,观察人和物,我更喜欢看其运行的轨迹。
December 31, 2012
十二年前的某一天,我看到了一本书--陆幼青的手记《死亡日记》,作者的生命虽然短暂,但很完整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一种本领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录生活,其中就包括文字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我开始写日记,每逢年尾时,会翻出来看看,365种心情迅速充满眼眶。
So...2000年以后,我的记忆异常清晰。
So...2000年以后,我的记忆异常清晰。
December 26, 2012
December 21, 2012
December 3, 2012
November 20, 2012
November 18, 2012
比较偏爱香港的警匪片,是因为传统的香港警匪片中警察都没那么正直,匪徒也没那么邪恶,人物都比较鲜活,亦正亦邪有种英雄气在里面,这与大陆的影视风格全然不同,从早先的《监狱风云》到《古惑仔》,再到巅峰之作的《无间道》。都有着深深的香港制造的烙印。可惜,而后的10年间,再也没有精品出现了,无论媒体怎么吹捧,除了《神探》,《意外》少许几部片子有些意外之喜,余下均为片儿汤之作。
《寒战》在最初宣传的时候,有意无意的总会提到《无间道》,这使我基本失去抵抗力了,毕竟《无间道》乃香港警匪片魁首,如能接近已属不易,何况追平,且谓超越?希望尽早揭开其面纱,探个究竟。
《寒战》在最初宣传的时候,有意无意的总会提到《无间道》,这使我基本失去抵抗力了,毕竟《无间道》乃香港警匪片魁首,如能接近已属不易,何况追平,且谓超越?希望尽早揭开其面纱,探个究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