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ctober 28, 2010
十一期间,我写了大量的写生素材,也写了大量的思想素材,其中包括几年来一直想写而未完成的,对风景的感官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有一个可以重新读取记忆的机会,那几天,把过于迂腐和酸的东西都写成了日记,把最真实的心情放到博客上,这几天则是把最应该整理的文字重新整理。
七天的时间,我大概写了两万多字的东西,走到哪写到哪,写到哪就睡到哪,与世间万物对话,全部是自然之语,无刻意之言。先整理哪个部分一直没想好,恰巧前两天借了一本书德国人写的书,大概翻了翻,略微有点小资,观其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于孔孟,老庄的思想,正好。。今天就重点以儒学和道学为主题开始整理这些材料,先整理了一下大体的思路,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我会陆续整理出来细节部分,毕竟这是一个比较繁浩的工程。
今天先贴个《儒与道》,必须承认一点,我更认可道学的思维方式,道学最贴近真实,但同时我并不排斥儒学,因为儒学更为现实。很感慨祖先们的思维方式,他们提出各种学说的时候,欧洲人还在穿着树叶子满树林子跑,非洲人还在树上摘香蕉,日本人这群野人还没吃过熟食(到现在依然热衷于生吃动物),高丽棒子还不知道什么叫老玉米棒子。(骚蕊,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夷狄、虏人and日寇捎带上踩一番。)
正文:
七天的时间,我大概写了两万多字的东西,走到哪写到哪,写到哪就睡到哪,与世间万物对话,全部是自然之语,无刻意之言。先整理哪个部分一直没想好,恰巧前两天借了一本书德国人写的书,大概翻了翻,略微有点小资,观其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于孔孟,老庄的思想,正好。。今天就重点以儒学和道学为主题开始整理这些材料,先整理了一下大体的思路,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我会陆续整理出来细节部分,毕竟这是一个比较繁浩的工程。
今天先贴个《儒与道》,必须承认一点,我更认可道学的思维方式,道学最贴近真实,但同时我并不排斥儒学,因为儒学更为现实。很感慨祖先们的思维方式,他们提出各种学说的时候,欧洲人还在穿着树叶子满树林子跑,非洲人还在树上摘香蕉,日本人这群野人还没吃过熟食(到现在依然热衷于生吃动物),高丽棒子还不知道什么叫老玉米棒子。(骚蕊,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夷狄、虏人and日寇捎带上踩一番。)
正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