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真·Aaron

儒与道

十一期间,我写了大量的写生素材,也写了大量的思想素材,其中包括几年来一直想写而未完成的,对风景的感官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有一个可以重新读取记忆的机会,那几天,把过于迂腐和酸的东西都写成了日记,把最真实的心情放到博客上,这几天则是把最应该整理的文字重新整理。

七天的时间,我大概写了两万多字的东西,走到哪写到哪,写到哪就睡到哪,与世间万物对话,全部是自然之语,无刻意之言。先整理哪个部分一直没想好,恰巧前两天借了一本书德国人写的书,大概翻了翻,略微有点小资,观其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于孔孟,老庄的思想,正好。。今天就重点以儒学和道学为主题开始整理这些材料,先整理了一下大体的思路,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我会陆续整理出来细节部分,毕竟这是一个比较繁浩的工程。

今天先贴个《儒与道》,必须承认一点,我更认可道学的思维方式,道学最贴近真实,但同时我并不排斥儒学,因为儒学更为现实。很感慨祖先们的思维方式,他们提出各种学说的时候,欧洲人还在穿着树叶子满树林子跑,非洲人还在树上摘香蕉,日本人这群野人还没吃过熟食(到现在依然热衷于生吃动物),高丽棒子还不知道什么叫老玉米棒子。(骚蕊,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夷狄、虏人and日寇捎带上踩一番。)

正文:

前言

东周以降,天子失德,礼坏乐崩,诸侯征战,民不聊生,周天子名义上还是天下之主,但号令已不复行,诸侯间征伐不止,人们急需一种更为完善的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,纷纷提出个人见解,于是乎就出现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,到了汉代时,经过了百年以上的提炼和洗礼,最终言出六家,分别是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阴阳家。而对华夏民族真正产生深远影响,而又被后人一直所追捧的则只有道家与儒家。

何为儒?

儒家提倡以人为本,是一套标准的人文主义。儒家以人为核心,但这样很容易扭曲万物的价值,如忽视除人以外的任何事物,那就是片面的,不完整的。

何为道?

道家则以万物为本,提倡顺其自然,讲究一个《真》字。道曰:每一刹那都是不同的生命。但道对于人来说又是不够实用的,换句比较怀慎的话说:覆盖面够了,但精准度差。

不偏 不倚 不刻意

崇道不抑儒,儒家的一切宗旨是人,所提倡的是人人皆和谐之,因此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比较推崇儒学的原因,用它来约束百姓不要造反,要安心接受统治,做个顺民。又因为儒学是被后来统治者来利用的,目的在于巩固王朝的统治,所以就其自身而言,它并不是被人们自然接受的,而是一种变相的强加与蒙蔽,也可以理解为我常提到的两个字:刻意。与人与物一旦刻意为之,就会有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高期望值出现,那最终获得的结果只有两个:满意或失望。这两个结果都是刻意的结果,并不是自然的结果。

如果你刻意改变了一个结果,那接下来的诸多结果也许都会随着被改变,人们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?好像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,人们现在每天都在重复做着两件事情:刻意去做什么和刻意不去做什么。这—是有一点点可悲的。

最真实的感观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在城市里容易忽略其他自然万物(繁忙的工作使你轻视了人以外的万物);在大自然中则容易忽略身边的人群(大自然的美景使你完全忘我);一首歌一两句歌词唱到你心里了,就会觉得这首歌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(内心需要有符合歌词和旋律来填补当时心情的空缺);某天回头看自己十年前做的一件事儿会觉得不可思议(你的思维和社会环境带动你在成熟);看电视看久了,忽然发现没有字幕的电影电视剧你已经接受不了了(习惯成自然);见到感兴趣的任何人或事就会有极大耐的心去探究(有兴趣什么都不难)。。。这些就是最真实的感受,顺其自然地成长,顺其自然去发展,顺其自然形成习惯。

顺其自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

那人们会说,所谓顺其自然,是不是天天什么都不做,不作为就对了?当然不是,刻意做什么或者刻意不做什么之外,还有一个状态,就是顺其自然地去做什么,该读书的时候去读书,该恋爱的时候去恋爱,该结婚的时候去结婚。

人们又会问了,那岂不是所有人及其他万物都会一模一样?结果也都一样了?当然也不是,因为万物皆不同,每个人也不同,所存在的环境还是不同,成长的环境依然是不同,得到结果也就不同了,这是由万物(人)自身的德行(素质)来决定的。

人的意念不可能超脱万物之宗,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。

人文意义

从人的角度讲,对于万物的解读来源于自身的状态,比如:数学家认为万物皆可用数学来解释;搞IT的觉得万物都是由0和1组成的;学哲学的人可以把一切割成无数个道理组成的组合体;警察看人与常人不同,他们总能从茫茫人海中洞察到罪犯的踪迹。每个人会用不同寻常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,这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,再简化一些,说说人类的本能,如人有睡欲,贪欲,性欲,食欲等等欲望,这是自然产生的一个生产线,饿了自然就会吃东西,困了自然就会去睡觉,想念异性的身体了自然会有愿意与之共同享受的人出现;反之,没有东西吃就饿死,没有地方睡觉就累死,没有人愿意与你做身体交流就去做个强奸犯然后被枪毙死,任何形式的死亡也都是自然真实的,或是年老体衰,或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,或是遇到了不可避免的紧急事故,生与死之间,翻个牌子而已。

接下来问题出现了,如果这些欲望全都任其自然发展,无限放大,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很疯狂?答案是:会。有一点,任何善行与恶行都不是绝对的,而是相对的,战士为了抗击侵略者,会奋勇杀敌;人为了保守一个秘密会去说谎;杀人犯会爱自己的妻子,强奸犯也会孝顺自己的父母。这就很奇怪了,到底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?呵呵。。。人较之其他万物来说,确实比较复杂,但是,一切的欲望突破口都会有愿意与之接纳的对象,只是结果不同罢了,这部分准备在《善与恶》部分细说。

度度(第一个度读duo,第二个度读du)

万物皆有度,度(duo)是贯穿人一生的主线,然而万事又无绝对,因为你去拼命追求所谓的《真》本身就又是刻意,因此度(duo)好每一度(du)才能收获真实,《真》是随意的,应该是最自然的体现。所以在一个矛与盾冲突不断的世界里,度(duo)度(du)是人类的终身课题,纯粹的真在人类中基本没有生存的条件,它是散布于世间万物之中的。人与人只能获得相对的真,无绝对的真。

也许你会问,既然纯粹的真在人类中无法生存,那我们人类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?那只能说这是人类比较可悲之处,作为人类无法从同类身上找到,但在其他万物中却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东西,比如天涯,比如海角,比如山川,比如河流,它们反馈给你的感受都是最自然,最纯粹,最真实的。

实用意义

当然,我们作为人类,不可能回避诸多现实问题,更不可能把一切所学都停留在空谈,一切的前因后果的衍生都源自生活,每个时代对于学术的理解都不同,我们不可以天天坐在那不切实际空想,老庄也都是经历过太多的经历,孔子也是在周游列国之后,才能总结出一套人生伦理,我们学习百家,读历史,研究哲学都不能不结合实际去空谈,如果它不能为你的身心服务,单纯的为了展示自己多有品位,多有造诣,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

看到这里你可能又要问了:儒学和道学是不是不够完美? 答:这世界就不存在完美。

真实下的神奇

音乐大师贝多芬耳朵失聪后看着谱子心里依然可以高奏命运交响曲;物理学家霍金全身瘫痪失去语言能力的情况下,三根手指依然可以拨动世界物理学的神经;文学巨匠普希金最后为了爱情死在了角斗场上。这些神奇而又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:当常人认为在他们身上发生的都是奇迹的时候,他们却从未认为这些都是奇迹,他们只是很真实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下去,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有多伟大,自己有多坚强,他们所做的就是顺其自然,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。

在我们身上也可以不经意间地做出别人眼中的奇迹。比如我很少睡觉,偶尔吃饭,也没什么大事儿;我的同事,素食五年感触颇深;我的姐们,半年之内结离婚三次,还都是不同的对象。在别人看来这多少有点邪行或者不正常,有点小奇迹的味道,起码我看他们两位是这样的,我想,他们俩看我估计也是这种感觉吧,呵呵。

我自己做得好不好?

答案是不够好,甚至可以说较差,我是一个普通人,对于万物的理解依然很肤浅,我只能保证尽最大可能理解一些东西,但不可能保证处理好每一个人生阶段。道理谁都懂,但不是谁都能做得很好,我也做过诸多错误的决定和事情,这都是由于我的能力来决定的一个自然的结果,真实的回馈。能力不足,因此会有很多的失败,再去做那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,还是离成功很远,周而复始,身边就充斥着各种不真实的空气,心态也会随之起变化。

关羽的素质决定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,所以会所向披靡,比尔.盖茨天生就对0和1感兴趣,因此他缔造了微软帝国,如果把微软交给关大将军经营,三天就得倒闭,或者让盖茨同学上阵杀敌,估计连北还没找到人头就落地了。

想做什么事,先把自己变成有能力做成那件事的人,那失落及失败就会跟你说再见。人往往都会高估自己,低估现实,我也不例外,SO。。。我们都需要做好自己,提高自己,最真实的结果就是由自身素质高低所产生的自然之果。

我所理解的《真》

庄老师说过: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,圣人者原天地之美,而达万物之理。

最真的,不代表就能收获最好的结果,但却是最美的,这也是aaron.cn存在的意义,我不敢说在aaron.cn上发布的每一句话完全没有虚伪的成分,但它基本上从头至尾贯穿的就是一个《真》字,越简单越真实,越真实越美丽,从它建立的那一天起,一直是这样,也许不够好看,也许不够精彩,但一定当时最真实的心情写照。

小结

喘口气吧……读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以上的话有些饶舌,有些矛盾,又或者有些扯淡,这都没关系,如果贯穿某些思想可以让你获得安心和宽心,那最好,如果你不喜欢完全可以绕道走开,世间本无绝对的对错,人类判断正确和错误的衡量标准本身就是有缺陷的。

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观念,它就真真实实地存在于万物之中的,既不是宗教,也不是信仰,更不是牛鬼蛇神,它本不高深,通俗易懂,讲的都是些常理,是一种叫做真实的东西。我的本意不是让所有人都来研究儒家道学,只是想说明世间万物的任何动向都是可以用老庄之学、孔孟之道来解释的,这样你就不可能再遇到你理解不了的事情,任何一个结也都能解开,那我们从此就不会再纠结。

也不要被某种思想所束缚,所有的道德伦理,宗教信仰都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你的思想是无边的,它会带你走到你最终想到达的港口。

百家的内容太过丰富,儒道之精髓在于把对立的东西融化掉,即相对论的雏形,很难一次说完,整理一点发一点吧,结合实例来讲真实,下面也许陆续会整理出《美与丑》、《善与恶》、《爱与恨》、《争与不争》、《忠与孝》等等,会一如既往…浅显、易懂、简单、真实。

文章来源: 《儒与道》by 小狂.

评论

  1. 实用主义 #1

    道-博大精深,你-活学活用。

    回复
    2011-12-18
  2. 神化 #2

    好劲啊~

    回复
    2010-12-18
  3. 老北京 #3

    楼上的评价相当到位,对儒道思想的研究很深入,总结性点评!

    回复
    2010-12-2
  4. 酱花生 #4

    拜读了!

    略谈感想一二,见笑。
    本人的看法,儒教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和人,是入世之学。所谓修、齐、治、平。历来是为士大夫和帝王用以治世及做人而用;道家的对象是自然与人的关系,以及对人作为自然一部分而产生的思考。常被认为是出世之学。较为流行的说法有:外尊儒术,内用黄老,我比较同意。

    简言之:儒学更多的是方法论,黄老之学更像是世界观。周国平历来认为中国自古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。他的观点对与错,暂且不论。相对而言,老庄思想的纯哲学思辨味道更多一些。

    我觉得你的观点有点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味道哦。

    思想漫游,不错!

    回复
    2010-11-24
  5. 京油子 #5

    这篇写的很牛逼,相当的。

    回复
    2010-11-8
  6. 猪人张 #6

    比较认可刻意做什么和刻意不做什么这句话。

    回复
    2010-11-3
  7. 老北京 #7

    是有点绕
    不过算是说明白了几个道理

    回复
    2010-10-30
  8. #8

    50%已经相当可以了,在我眼中,一篇文章能有一句经典就是好文章。

    回复
    2010-10-29
  9. 同在 #9

    50%是废话,50%是精华.

    回复
    2010-10-29
  10. 狂大爷 #10

    行,你这路子有点深了现在

    回复
    2010-10-28